鲁女生者,长乐(1)人也。少好道,初服饵胡麻及水,绝谷八十余年,日更少壮,色如桃华。一日能行三百里,走及庆鹿(2)。世传见之三百余年。后采药於嵩高山,忽见一女人坐山涧中。女生知是神人,因叩头再拜,稽首乞长生之要。良久,女人日:我三天太上侍官者也。汝当得仙,故得见我。我将授汝宝文秘要,可以威制五岳,役使众灵。乃出《五岳真形图》 以与之,并告其施用节度。女生道成,一旦与亲知故人别,云入华山中去。后五十年,先相识者逢女生於华山庙前,颜色更少,乘白鹿,从玉女三十人,并令谢其乡里亲故人,甚分明也。其《五岳图》与《王母文》正同?今得见於世问者,岂不由李少君、董仲舒及女生得之?仲舒临去以传乐巴,女生初时以图传蓟子训,训后传封君达,君达后入玄丘山,临去传左元放。
译文:
鲁女生这人,是长乐人。从年轻时就喜好修道,最初服食芝麻和水,八十多年不吃谷物,每天都更加年轻强壮,脸色如同桃花一般红润。一天能走三百里,走到庆鹿。世人传说看见他三百年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后来他在嵩山采药,忽然看见一个女人坐在山涧中。鲁女生知到她是神人,就叩头拜两次,稽首乞要长生的法门。过了很久,女人说:“我是三天太上老君的侍官。你应当成仙,所以见得到我。我将要传授你宝文秘要,可以威制五岳,役使众灵。”于是她拿出了《五岳真形图》交给鲁女生,并且告诉他使用的方法。鲁女生修道有成,一天傍晚和亲朋好友告别,说要到华山里去。
五十年后,先前认识他的人和鲁女生在华山庙前相遇了,(鲁女生的)脸色更年少了,他乘着白鹿,有三十名玉女跟从着,鲁女生让他转告自己和乡里亲故的告别,话语分明。他的《五岳图》和《王母文》一样吗?如今得以在世上见到的,岂不是由李少君、董仲舒以及女生取得的?董仲舒临去前把他传给了乐巴,鲁女生当初把五岳真形图传给蓟子训,蓟子训后来传给封君达,封君达后来进入了玄丘山,临去前传给了左元放。
注释:
1长乐:古县名,其一西晋分内黄县置,治今河南省安阳市东。属魏郡。北齐废入临漳县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复置,属相州。十八年改名尧城县。
其二南朝宋孝武帝侨置,治今山东省高青县东南高城镇西北。为渤海侨郡治。北魏为实县,属渤海郡。北齐徙至今高青县东南高城镇。属乐安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属青州,十八年改为会城县。
其三北魏武泰初分凉城县置,治今河南省滑县西南旧滑县东北。属东郡。北齐废。
2庆鹿:查无此地。
封君达,陇西人也。少好道,初服黄连五十余年,乃入乌鼠山(1)。又於山中服炼水银百余年,还乡里,年如三十者。常乘青牛,故号为青牛道士。行闻有病殆死者,识与不识,便以腰问竹管中药与服之。或为下针,应手皆愈。世多得其效验,都不以姓字语人,人通识乘青牛,因以青牛为名。
闻鲁女生得真人《五岳图》,连年请求之。女生后见授,并具告节度。君达先在人问二百余年,乃入玄丘山中,不知所在。临去,以《五岳真形》传左元放。元放以传葛孝先也。青牛道士受鲁女生言:家有《五岳真形》,一岳各遣五神来卫护图书。所居山川近止者,川泽神又但遣侍官防身营家,凶逆欲见伤害,皆反受其殃。有相谋议已者,五神杀凶主,皆亦验应於梦想。又辟除五方五瘟、水火之灾,可带履锋刃。此真形冥心,精加奉敬,敬而甚於君父。每事宜有所施行,皆先於静处烧香,启五岳君也。五君恒书道士善事,又司道士之奸秽,言人之不正。不正者祸身,奸秽者祸门。是以宜深忌慎之。道士带此文形,及执持以履山林者,百山地源灵主皆出境拜迎,形见光景,防护遏恶,尊贵岳形,信逮我一身,鬼神犹执卑降之礼,何况凡人而可慢之哉?
译文:
封君达,是陇西人也。年轻时喜好修道,起初服食黄连五十多年,就进入了乌鼠山。又在山中服食炼制水银一百多年,回到乡里,容貌如同三十岁的人。他经常骑着青牛,所以被叫做青牛道士。走在路上听说有人病的快死了,不管认不认识,都会把腰间竹管里的药给他吃。或者为他下针,随手都治愈了。很多人都得到了他的救助,每次他都不把姓名告诉别人,人们都认得他骑的青牛,所以以青牛为他命名。
封君达听说鲁女生得到了真人传授的《五岳图》,连着好几年请求他传授。鲁女生后来教了他,并且详细的告知了规则。封君达先在人间二百多年,就进入了玄丘山中,不知所踪。离去前,把《五岳真形》传给了左元放。左元放传给了葛孝先。
青牛道士接受了鲁女生的话:家里有《五岳真形》,一岳各自派遣五神来卫护图书。住在山川附近的人,川泽神又派遣侍官给你防身护家,凶逆想要伤害你的人,都反过了受到了灾殃。有策划好阴谋的人,五神会杀死凶主,也都会验应在梦中。又可以辟除五方五瘟、水火之灾,可脚踏锋刃。这是真形冥冥之中的中心,要精加奉敬,比起君主父亲更加敬重。每次想做什么好事的时候,都要先在安静的地方烧香,来启禀五岳神。
五岳神一直记录道士做的善事,又管理检查道士的奸秽,指出为人不正的地方。为人不正祸及自身,奸秽的人祸及满门。所以要深深的忌讳谨慎的行事。道士带这文形,以及拿着它走进山林的人,百山地源灵主都会出境拜迎,真形见到这种光景,防护身体遏制邪恶,尊贵的五岳真形,确实到临我身,鬼神犹要使用低下的礼节,岂是凡人可以怠慢的吗?
译文:
1乌鼠山:乌鼠山,古地名,古时为羌地,现位于甘肃渭源县西。
也有称为“鸟鼠山”——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谷亭南鸟鼠山,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,山在鸟鼠山西北。此县有高城岭,岭上有城,号渭源城,渭水出焉。三源合注,东北流径首阳县西,与别源合,水南出鸟鼠山渭水谷,《尚书禹贡》所谓渭出鸟鼠者也。
《地说》曰:鸟鼠山,同穴之枝干也。渭水出其中,东北过同穴枝间,既言其过,明非一山也。又东北流而会于殊源也。渭水东南流径首阳县南,右得封溪水,次南得广相溪水,次东得共谷水,左则天马溪水,次南则伯阳谷水,并参差翼注,乱流东南出矣。
李少君字云翼,齐国临淄人也。少好道,入泰山采药,修绝谷遁世全身之术。道未成而病困於山林中,遇安期先生经过,见少君。少君叩头求乞活,安期愍(1)其有至心而被病当死,乃以神楼散一匕与服之,即起。少君於是求随安期,奉给奴役。便听师事之。
安期将少君束至赤城,南之罗浮,北至太恒,西游玉门,周流五岳,观看江川,如此数十年。安斯一旦语之:我被玄洲召,即日当去。汝未应随我至彼,今当相舍去也。复六百年当迎汝於此。因授神丹炉火飞玄之方,誓约口诀毕,须臾遂乘龙虎,导引数百人,迎安期。安期乘羽车而升天也。
少君於是还斋戒,卖於市,商估六国,或时为吏,或作师医治病,或时煦赁(2)。易姓改名,游行处所莫知其有道。逮汉武帝之时,闻帝招募方士,待敬道术,而先贫不办合大药(3),喟然长叹,语弟子日:老将至矣,死将近矣,而财不足用,躬耕力作,商估求钱,必不致办合药。又吾亦赢拙於斯事也。闻天子好道,请欲见之,求为合丹,可得恣意,无求不得。天子中成者成之,不中教者便舍去。吾在世上已五百余年,而不为一权者,必不免於虫蚁之粮矣。
乃以方上武帝,言臣能凝汞成白银,飞丹砂,成黄金,金成服之,白日升天,神仙无穷,身生朱阳之羽,体备圆光之翼,炼则凌天,伏入无问,控飞龙而八遐已遍,驾白鸿而九陕立周,冥海之枣大如瓜,钟山之李大如瓶,臣已食之,逮有先师安期先生授臣口诀,是以保黄物之可成也。
译文:
李少君字云翼,是齐国临淄人。年轻时喜欢修道,进入泰山采药,修炼辟谷遁世全身之术。道法未成因为疾病被在困山林中,遇到安期先生经过,他看见了李少君。李少君磕头乞求救命,安期痛心他有至纯的心却应当生病而死,就报一匕神楼散给他吃,(他吃了)立刻就可以起来了。李少君于是请求跟随安期,供给作奴仆。李少君就听命于安期用师傅的礼仪服侍他。
安期把李少君带至赤城,南到罗浮,北到太恒,西游玉门,周流五岳,观看江川,如此几十年。安期一天早上和他说:“我被玄洲召唤,今天就要走了。你没答应跟我去那里,现在要分别了。再过六百年我会在这里迎接你。”于是传授他神丹炉火飞玄之方,誓约口诀讲完了,一会会就乘着龙虎,几百人导引,欢迎安期。安期乘着羽车就升天了。
李少君于是继续斋戒,在集市做买卖,生意做遍六国,有时作小吏,有时作医师治病,有时受人受雇。改名换姓,不知道他都去了什么地方。到了汉武帝的时候,他听说皇帝招募方士,待敬道术,又因为先前贫困没办法制作大药,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,他和弟子说:“快要老了,就是快要死了,但是钱不够用,亲自耕田劳作,做买卖赚钱,一定做不到制作合药。而且我又在这种事上有所不足。听说天子喜欢修道,我想请求拜见他,请求为他炼丹,可以得到他的心意,没有请求了得不到的。天子符合能成仙的人就成全他,教不会的就离开他。我在这个世上已经活了五百多年了,没有成为一个当权者,一定不能免于成为虫蚁的口粮啊。”
李少君就把成仙的方法上书汉武帝,说我可以凝练水银成为白银,飞丹砂,成黄金,服用了炼成的黄金,白日升天,神仙无穷,身上长出朱阳之羽,身体具备圆光之翼,炼成了就可以凌驾于天,伏身就可以进入无间,控御飞龙遍游八分,驾着白鸿去往九陕立周,冥海的枣大的和瓜一样,钟山的李大的和瓶一样,我已经吃过了,还有先师安期先生教授我的口诀,这样来确保黄金的炼制可以成功。
注释:
1愍:本意是指忧患、痛心的事,引申义是爱抚,抚养。
2煦赁:煦,温暖,抚养,恩惠;赁,受雇为佣工。
3大药:丹家对外丹的别称。
於是引见,甚尊敬之,赐遗无数,为立屋第。武帝自谓必能使我度世者。少君尝从武安侯饮酒,坐中有老人,年九十余。少君言与其祖父游射处,老人为小儿时从其祖父识有此人,一座尽惊。少君见武帝有故铜器,少君望而识之,曰:昔齐桓公尝陈此器於梧寝。帝按其刻,果齐桓公器,乃知少君数百岁人也。然视之常如年五十许人,面色甚好,肌肤悦泽,尤有光华。眉目口齿似十五童子。诸侯王贵人闻其能令人不死,老更少壮,绩遗之金钱无限。乃密作神丹,丹成未服。又就帝求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书.凡十二事,帝以元封四年七月以书授少君。
到元封六年九月少君称疾上表,云陛下思心玄妙,甄长生,於是招诱道术,无远不至,诚感灵天神斯降。自非宿命所适,熟能谐合?然丹方禁重,宜绝臭腥。仙法养物,仁充蠢动。而陛下不能绝奢侈,远声色,杀伐不止,喜怒不除,万里有不归之魂、市朝有流血之形,神丹大道,未可得成。而臣疾与年偕,今者虚疗,又不获躬亲斋戒,预睹彭祖丹砂之变,於此邈矣。先师安期先生昔所赐金丹之方而有征(1),若按节度,奉法戒,尔乃可修用之焉。若郁砂(2)虹飞,玄朱九转,剖六一而流精夺日,探霜雪而月光风卷,徘徊丹霞,腾沸龙虎,投铅锡而黄金克成,刀圭(3)入喉而雕气立反,尔乃驾神虹以上升,骋云车以涉远,当验此方之神,将明小臣之不妄矣。乃以小丹方与帝,而称疾困,非大丹方也。
译文:
于是武帝引见了李少君,对他非常尊敬,赏赐馈赠无数,为他建立宅第。武帝自认为李少君一定可以使他超脱尘世为仙。李少君曾经和武安侯饮酒,酒席中有个老人,九十多岁了。李少君说和他的祖父游玩射箭的经历,老人还是小儿时跟着他的祖父认识这个人,座下皆惊。
李少君见到武帝有旧的铜器,(他就)观察辨识了他们,说:“以前齐桓公曾经把这件器物摆在梧寝。”武帝查找器物上的刻字,果然是齐桓公的器物,汉武帝才知道李少君是活了数百岁的人。但是看他一直像个五十多岁的人,脸色很好,肌肤悦泽,还有光华。眉目口齿像十五岁的孩子。诸侯王等贵人听说李少君可以让人不死,老了更加年轻强壮,就送给他无数金钱。让他秘密制作神丹,丹炼成了还没吃。(李少君)又向武帝求《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书》一共十二本,武帝在元封四年七月把书授予了李少君。
到元封六年九月李少君称疾上表,说陛下心思玄妙,甄访长生,于是招来诱使道术,不管多远都来了,诚然感动精灵天神降临。若非命中如此,怎么会如此和谐?不过丹方禁制繁重,应该禁绝臭腥。仙法养物,仁充扰乱而行动。但是陛下不能停止奢侈,远离声色犬马,杀伐不止,喜怒不除,万里有不归的怨魂、市朝有流血的情况,神丹大道,不可能成功。而且我的疾病和年龄一起增多,现在补虚疗损,您又不肯亲自斋戒,想要见识彭祖丹砂之变,也见不到啊。先师安期先生以前赐予我的金丹方法很灵验,若按照节度,尊奉法戒,方才可以修炼。
郁砂虹飞,玄朱九转,剖六一流精夺日,探霜雪月光风卷,丹霞徘徊,龙虎腾沸,投入铅锡炼成黄金,刀圭入喉而雕气立反,你就会驾着神虹上升天界,驾驶云车前往远方,这样验证丹方的神奇,就会明白小臣我没有妄言了。于是李少君把小丹方给了汉武帝,就声称病重了,不是(可以成仙的)大丹方。
注释:
1有征:验证后存在。喻还很灵验。
2郁砂:郁金,砂仁
3刀圭:中药的量器名、药物。
其夜武帝梦与少君俱上嵩高山,半道有绣衣使者乘龙持节,从云中下,言太一请少君。武帝觉,即遣使者问少君消息,且告近臣曰:如朕梦,少君将舍朕去矣。明日少君临病困,武帝自往,并使左右人受其方书,未竟而少君。武帝流涕曰:少君不死也,故作此去耳。既敛之,忽失其所在。中表衣带不解,如蝉蜕也。於是为殡其衣物。百余日,行人有见少君在河束蒲圾市(1)者,乘青骡。帝闻之,便发其棺。棺中无所复有,钉亦不脱,唯余履在耳。
武帝殊益懊恨,求少君之不勤也。明年相梁台火烧,失诸秘书妙文也。初少君与议郎董仲相亲,见仲宿有困疾,体枯气少,乃与其成药二剂,并其方一篇,用戊己之草,后土脂精,艮兽沉肪,先莠之根,百卉华醴(2),龙衔之草,亥月上旬,合煎铜鼎,童男童女,沐浴洁清,调其汤火,取使合成,服如鹦子,三枚为程。服尽一剂,身体便轻。服尽三剂,落齿更生。服尽五剂,命不复倾。仲为人刚直,博学五经,然不达道术,常笑世人服药学道,数上书谏武帝,以为人生有命,衰老有常,非道术所能延益。虽见其有异,以为天性,非术所致。得其药,竟不服。又不解从问其方,为藏去之而已。
译文:
那天夜里武帝梦到和李少君一起上嵩山,半路有绣衣使者乘龙持节,从云里下来,说太一请李少君(上天)。武帝醒了,就派遣使者询问李少君的消息,而且告诉近臣说:“和朕的梦一样,李少君将要离朕而去了。”第二天李少君已经病重了,武帝亲自前往(探望),并让身边的人接受了他的方书,不久李少君就死了。
武帝哭泣着说:“李少君是不死的,只是故意死去来脱身离去。”已经收敛了尸体,忽然尸体又不见了。棺中的衣带都没解开,像如蝉蜕一样。于是把他的衣物下葬了。一百多天后,有行人见到李少君在河东蒲圾市,乘着青骡。武帝听说了,就打开他的棺材。棺里什么都没了,钉子也没有脱落,只剩鞋子还在。
武帝更加懊恨了,(怨恨自己)求李少君太少了。第二年相梁台被火烧了,诸多秘书妙文都被毁了。起初李少君和议郎董仲很亲近,他见到董仲一直有困疾,身体枯瘦气息短少,就给了他二剂成药,以及药方一篇,用戊己之草,后土脂精,艮兽沉肪,先莠之根,百卉华醴,龙衔之草,在亥月上旬,一起在铜鼎里煎,让童男童女,沐浴洁清后,调整汤火,让药合成,如鹦鹉蛋一样服用,三枚一个疗程。吃完一剂,身体就轻了。吃完三剂,掉落的牙齿再生。吃完五剂,生命就不会结束。董仲为人刚直,博学五经,但是不了解道术,他经常笑世人服药学道,好几次上书劝谏武帝,他认为人生有命,衰老有常,不是道术所能延益的。虽然他见识了道术的奇异,也只认为是天性,不是道术导致的。得到了药,最后也没有服食。又不了解去询问这个方,只是一直收藏着罢了。
注释:
1河束蒲圾市:应该是河东蒲坂,即今天的山西永济;永济古称蒲坂,又称智邑,曾为五帝之一的舜帝的都城。西汉高祖二年(公元前205年),建蒲反县,属河东郡。新莽改为蒲城县,属兆阳郡。东汉建武元年(25年)改蒲城为蒲坂县,属河东郡。
2醴:甜酒;甜美的泉水。
少君去后数月,仲躬病甚,又武帝数道其梦,恨惜之,仲乃忆所得少君药,试取服之,未半,能行,身体轻壮,所苦了愈。药尽,气力如三十时。乃更信世问有不死之道,即以去官,行求道士。问以方意,悉不能晓,然白发皆还黑,形容甚盛。后八十余乃死。临死谓子道生日:我得少君神方,我不信事,怀恨黄泉,汝后可行求术人,问解之者,若长服此药,必度世也。
道生感父遗言,遂不肯仕,周旋天下,求解此方。到江夏遇博泽先生,先生曰:此乃非神丹金玉也,可使人得数百年而已耳。乃具为说解其方意,所用物真名。道生合药服之,得寿三百七十岁,入鸡头山(1)中,不知竟得道不?同时卓元成、张子仁、昊士升、蔡子盛、魏仲明、张元达服之,或得三百岁,或得五百岁,皆至死不病,不偃面,不皱理,齿不落,发不白,房室不废。此盖少君凡弊方耳,犹使人如此,死其上方邪?少君当去时,密以六甲左右灵飞术十二事传束郭延,以神丹飞玄之方授少君乡里人蓟子训者。此二人后学道,并得仙。少君又授子训昆仑神州真形也。
译文:
李少君离去后几个月,董仲病的非常厉害,武帝又好几次说他的梦,后悔可惜李少君,董仲就回忆起自己得到过李少君的药,试着取来服下了,没多久,就可以走了,身体轻壮,饱受痛苦的疾病完全痊愈了。药吃完了,气力和三十岁时一样。这才相信世间有不死之道,马上辞官离去,去寻找道士。询问药方的意思,(道士们)都不知道,而且他的白发都变黑了,样貌非常年轻。八十多年后才死。临死时对儿子董道生说:“我得到了李少君的神方,我不信事这种事,结果怀恨黄泉,你以后可以寻找又道术的人,询问解开药方的含义,如果长期服用这药,必定可以成仙的。”
董道生听从了父亲的遗言,就不肯出仕,周旋云游天下,求解这药方。他到了江夏遇到博泽先生,博泽先生说:“这是非神丹金玉,可以让人得到几百年的寿命罢了。”就详细的为董道生说明了药方的含义,所用药物的真名。董道生合成药服下了,得到寿元三百七十岁,他进入了鸡头山中,不知到最后得道了吗?同时的卓元成、张子仁、昊士升、蔡子盛、魏仲明、张元达吃下丹药,有人得寿三百岁,有人得寿五百岁,都到死都没有生病,没有退休,没有皱纹,牙齿不脱落,头发不白,也不停止行房事。这只是李少君的低级药方罢了,犹能使人这样,若使是上方呢?李少君要离去时,秘密把六甲左右灵飞术十二事传给郭延,把神丹飞玄之方传授给李少君乡里人蓟子训。这两人后来学道,一起成仙了。李少君又传授给子训昆仑神州真形。
注释:
1鸡头山:鸡头山在今天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开边镇镇政府东约1公里处。
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东至于海,登丸山,及岱宗。西至于空桐,登鸡头。南至于江,登熊、湘。北逐荤粥,合符釜山,而邑于涿鹿之阿。”
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二十七年,始皇巡陇西、北地,出鸡头山,过回中。焉作信宫渭南,已更命信宫为极庙,象天极。自极庙道通郦山,作甘泉前殿。筑甬道,自咸阳属之。是岁,赐爵一级。治驰道。”
我是成仙的分割线
译注感想:
您是否在寻找东晋葛洪《神仙传》?
《汉武帝外传》真的不是把《神仙传》里面武帝时期的仙人摘录下来了吗?不过《五岳真形图》和那十二本书倒是一脉相承。
李少君终于来了,在《汉武帝内传》中提到李少君曾经从汉武帝那里学到了不少西王母传授的秘籍,但在《汉武帝外传》里好像没有体现。
狗尾续貂?补充设定?反正不是西汉人写的书,河东蒲坂,在西汉高祖二年(公元前205年),建蒲反县,属河东郡。新莽改为蒲城县,属兆阳郡。东汉建武元年(25年)改蒲城为蒲坂县,属河东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