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据1:
(资料图)
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,2023年“五一”假期,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.74亿人次,同比增长70.83%,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.09%;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.56亿元,同比增长128.90%,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.66%。 五一数据出来,老百姓报复性消费的基础上,整体收入比2019年只增加了0.66%。
旅游数据并没有想象中和报道中的那么好。
数据2:
这三年经济增速下行,但是还是正增长。按照统计局数据,2019年1季度中国名义GDP为21.7168万亿元人民币,2023年1季度为28.4996万亿元人民币,名义增长31.2%。
从上述五一节旅行数据来看,算平均值的话,2019年五一出行人均花费639.28元,而2023年人均花费降低到了540.35元,人均花费降低了约100元,比例约为15.5%。这么说来,虽然统计局报告给大家的情况是中国人比四年前富裕了31.2%,但人均消费却降低了15.5%,反差可谓巨大。额外一提的是,这些消费下降,并不仅仅是名义上下降,还是建立在酒店、机票普遍存在“报复性涨价”的基础上,可见除了住宿车船门票等固定开支,用于吃喝玩乐的消费降低幅度更甚。
旅游人数复苏强劲。旅游消费复苏没有那么强劲 。更多的是年轻人出游人次大增所导致。
可能穷游(出游火爆数据证实了,相较于2019年5.1出游人次增加了40%,旅游总收入按可比价格增加0.66%,所以穷游为主也证实了,2019年的五一是4天假,今年是5天。)的趋势起头了,看睡在海底捞和睡在景区厕所的,消费不起的旅游酒店还是占多数,旅游景点是否可以考虑更多免门票策略,露营专区再搞起,供水供电基础服务低消费模式再搞起来。
火爆场景,看来很多都是自媒体炒作热点炒出来的现象。
一个游客在北京实测了奥体和雍和宫,游人是多了,旅行团也多了,但没到火爆程度。大金链子从成都自驾去武汉,沪蓉高速只看见了一辆房车,基本没有遇到堵车现象,5月2日返程成都,除了在快要到成都的一段路堵了20多分钟,也没有遇到其他堵车。
五一人多,不一定代表利好。
今年游客反应大理人都不多。香港和澳门人也不多。日韩也不如预期。
咱们天天看山东淄博,人再多也没啥意义。毕竟淄博主打便宜量大。
旅游不是看几天数据,那么大的公司也不是靠一个五一和十一活着。还是要看平时数据。
理想的情况是平时也很多人去,很多人不需要工作。有很充足的带薪假期(比如:俞敏洪建议24节气都放假)或者是公司老板经常拉员工出来团建。
宰客情况越多说明经济越差。因为如果经济好,不需要宰客就活的好。宰客说明经济模式是:3年不开张,开张吃3年。
一个饿婚了的人,看到自助餐,肯定死里干。反倒是平时大约大肉的对自助餐需求很少。即使吃也是注重品类丰富而不是数量。
有一点申明一下,宰客是一直有的,只是大家可能都没钱了,所以才爆出这么多。同样,淄博如果有好日子,也不会一直提升服务。
利好出尽! 五一假期的收益不是在假期前已经提前反映在价格里面了吗? 应该挺多人已经在放假前已经兑现收益离场了。
反正也不用买房也买不起,旅游买个火车票门票吃饭又花不了几个钱。
出行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封闭三年的大学生,都是特种兵旅游。
去的都是那种消费很低、不用花钱的景点。
这几年的朋友圈现象就是穷游经济:露营、围炉、淄博、特种兵。
人口慢慢少了,经济能好,除非高附加值的经济增长。